学诚法师-好好说话

上篇 说好话积福报

智慧是什么呢?智慧就是当别人用戾气对你的时候,首先你要抱有一颗慈悲心,然后去寻找化解的办法。

好好地修慈心、悲心、喜心、舍心。这些心念修好以后,我们说出来的话,肯定是出于好心,肯定是对方能接受的好话。

中篇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

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顺境和逆境,一般都是顺逆交替的。如果顺境处理不好,就会变成一种逆境;如果逆境处理得好,就会变成一种顺境。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,路况好时,安全这根弦就容易放松;如果在一个路况很差的地方行驶,注意力反而会很集中。所以,不是路好路坏的问题,而是心态问题。人生也是如此。

抓不住的东西不要去抓。当完全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抓不住的,生命反而真正自由、安全、快乐了——从此不会被任何东西“抓住”,没有了忧虑、恐惧,不再会嫉妒、愤怒、苦恼。没有任何心理障碍,才是一个真正能“提起”、会承担、有力量的人,也是一个真正能“放下”的人。

就这样,富翁再也没听到隔壁的笑声了。其实仔细想一想,外在的这些物质,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,都是想要的太多。

而故事里,孔子却说:“我相信颜回之仁已经很久了。你虽如此说,我仍不会怀疑他,这里边必定有缘故。”

“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,留在锅里不干净,丢掉又太可惜,我就把它吃了,不可以用来祭奠了。”

高调低调,看胸襟;大事小事,看担当;顺境逆境,看把握;是得是舍,看欲望;成败得失,看坚持;淡然释然,看心情;是非曲直,看度量。心小,小事则大;心大,大事则小。大其心,容天下之事;虚其心,赏天下之美;潜其心,究天下之理;定其心,应天下之变。

懂得无常,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缚,能够看淡得失成败;懂得无常,要好好珍惜生命的时光,勤造善业;懂得无常,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,温暖自己。

一切都是因果。别人今天得到的,是他过去造的善业;你没有得到,是你过去没有造这个业。你今天得到了,也不用得意,那是你过去造的善业,现在感果。

__学会赞美~__,
其实,赞叹别人是很便宜的,别人需要鼓励了,你赞叹他一下,让他获得利益,这本来就是一种布施。
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佛教注重的不是让我们事事顺利如意,而是让我们通过学习和修行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。

究其根本,我们的痛苦不是源于外在的人、事、物,而是源于我们内心,外在只是一个缘罢了。

一切都会过去,我们要有接受一切事物的勇气。当事情发生时,我们先是觉察到它,面对它,然后平静地接纳它,尽心尽力地处理它,洒脱地放下它。

第三章 『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,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』

『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,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』

佛教讲“一切唯心造”“心生则种种法生”。意谓心的力量是无穷的,一切的法都是从心而生起的。

现实生活当中,很多人比较无明,他们会在人前不自觉地高谈自己的得意之事。在佛门里,这叫自扬己德,是犯戒的事。要知道,这个世界上唯一给你带来痛苦的,就是对自我的仰视和执着,所以,人越是拥有,越要谦虚低调。在佛门看来,低调就是要破我执。

阿拉伯有句谚语:“为了玫瑰,也要给刺浇水。”意思是说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,要想出人头地,有所成就,让自己的人生开出美丽之花,就必须忍住一时之气,忍住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,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,方能博得成功。

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,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。光阴如此短暂,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,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?

穷人问佛:“我为何穷?”佛说:“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。”穷人:“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?”佛说:“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:颜施:微笑处事;言施:说赞美安慰的话;心施:敞开心扉对人和蔼;眼施: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;身施:以行动帮助别人;座施:即谦让座位;房施:有容人之心。”

对我们来说,“重新开始”最大的障碍,是我们内心的阴影,是我们内心对过去失败印象的反复加深,是我们心头的第二支箭。往往是这第二支箭,让我们丧失了前进的勇气。

第四章 我家广大

常为他人着想,世间就无逆境

在顺境时要收心,遇到逆境要放心

我们如何去面对别人的轻蔑和否定,这决定了自己的苦乐。若我们内心软弱,就像天上下石雨,小鸟无法承受;若我们内心有人生的目标与追求,有处世不惊的情绪与积极的态度,就像天上下花雨,飘落到大象身上。

下篇 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

他人的态度决定不了你是什么样的人

太注重外在的看法,就成了他人的奴隶网友:请问法师,为啥做了一些事,心中总是会有怕被人指点和取笑的念头,充满焦虑。恳请法师教导!谢谢!学诚法师:太注重外在的看法,就成为了他人的奴隶。

学诚法师:在乎别人的看法,其实是在乎自己的形象。总是想保护自己、凸显自己,是内心虚弱的根源。唯有放下对自己的执着,才能放下对外界的依赖。

随缘消旧业,莫再造新殃网友:师父,一直诚心对人却遭到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报复,这是为什么呢?应该怎么做呢?学诚法师:随缘消旧业,莫再造新殃。

装聋作哑,风平浪静

学诚法师:感恩伤害过我们的人,因为他教会了我们坚强。

我们把排泄物、脏污都推给大地,大地却把他们吸收为养分,回报给我们甘美的果实。要做一个像大地一样的人。

外在的人和事早已过去,而内心还一直重现这种伤害,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——把仇恨记在心中,才是真正的伤害。冤家对头终有死亡的一天,而内心的烦恼若不除去,会一直伤害自己到永远。

抱怨是无能的表现,人人都知道有问题,要能够解决问题才是有价值的。

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。顺境中多听闻佛法、积累资粮,逆境中思维佛法、随转修心、调伏烦恼。对这颗心的驾驭程度,就是修行的功夫。

第六章 职场金刚经

如果他说得有理,那就努力去改善自己;如果他说得无理,大家都会看得分明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,有人毁谤时,信任你的人依然会信任你;反过来说,即使大多数人都赞美,讨厌你的人依然会讨厌你。他人的好恶不足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准绳,而决定自己苦乐的根本在于心中在意的事情。

对事不对人。对人,就有成见、有执着、有烦恼;对事,就好好处理事情。

上司对我不公平怎么办?网友:心中总是怨恨上司的不公平,如何去消除这种心理?学诚法师:吉凶祸福,是天主张;毁誉予夺,是人主张;主身行己,是我主张。他人做什么、如何做是他人的事,我要做什么、如何做是我的事。

把一切当作帮助自己成长的机会。大家说得对的,接受;说得不对的,练习增长自己的度量和包容。自己不上前“迎战”,挥来的拳头便如同打到虚空上,失去了对手。

不要和别人竞争,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较:是我自己要成长,与他人无关。

每一种说法,都是对应某一个问题而产生的,不是绝对的。

第七章 格局决定命运

不要把挫折当作结局,把它看作成长的财富。不要总是把“绝望”放在心里,视失败为畏途,这样的心态只会注定失败。人,不管怎么输,都不能输掉信心和志气,不能输掉希望和勇气。

人活着是为什么?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。孟子曾说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”,人与动物的基本需求都是生存、繁衍,但如果只是停留在此,就失去了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。人最特殊的一点是擅长思考,所以不会停留在“追求水草”的阶段,而是懂得去探寻生命的奥妙,追求自身的不断提升、进步。每个人的努力奋斗和整个人类的集体前进,无不源于内心深处不断提升自我的愿望。如何能够觉醒,能够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,就是生命的使命。

人生不是因为顺利而精彩,而是因为战胜磨难而辉煌!自我的成长是真正的成就,而不是外在的什么结果。

浮躁是因为看得太短,只注重眼前的小利或一时感受。在快节奏的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容易不自觉的浮躁,都是在匆匆行路的过程中忘记了真正的目的地。要不断停下来反问自己: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?不断在内心提策、树立长远的大愿,宝贵的生命不应浪费在浮躁的泡沫中!

因为人一直在向外追逐,关注外境,常常忘记审视内心,迷失了自己。人不应该把快乐寄托在他人、他物上,要努力用高尚积极的精神充实自己的心灵;进一步,把心打开,多想他人的苦乐,少想自己的苦乐,去助人、利人,心便会充满力量。

放下执着,感恩生活的当下,就是100%的幸福。

佛教鼓励我们追求成功,关键是对“成功”的定义。佛教认为:一个人的成功,不是看外在的名利地位,而是看内心的自在坦然;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,而是看他付出了多少;不是看他自己有多幸福,而是看他令多少人得到了幸福。

佛教说的忍,绝非压抑、硬忍,而是用智慧来消融、用慈悲来转化。例如把打压视作激励,在逆境中培养谦卑。转换思维重点:不要总想着如何去对付逆境,而要想着如何提升自己。

第八章 一切都只能放下

一般人认为,造恶能以行善抵消,仅仅是在行善或造恶的行为上去考虑,认为自己只要做了一些善事,就有“资本”继续造恶业,庸俗地以世俗的债务关系来理解:只要我有钱,欠多少债都能还。这样想本身就是邪见,是不懂得佛法。寓言中有“刻舟求剑”的愚人,在一个地方犯了错误,却想在其他地方来弥补,认为“行善可以抵消恶业”的人,就与这个愚人一样,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。佛法讲,造业的核心在心,在动机,只有改变心,才能改变业。造了恶业,只有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,产生痛悔之心,洗心革面,决不再造,才能真正“消业”

心中无有挂碍是放下,被逼无奈是懦弱。是放下还是懦弱,并不是由别人的看法决定的,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强弱。大鹏鸟不屑于林间枝头的游戏,即使被小麻雀嘲笑,又岂会放在心上?只要自己足够强大,就不怕他人相欺。